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支气管炎 > 影响危害 > 咳嗽哮喘肺气肿肺结核古方今用

咳嗽哮喘肺气肿肺结核古方今用



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298359.html

1、咳嗽篇

咳嗽中的“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吐出痰液,有痰无声。咳嗽一般表现为声、痰并见,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患。中医上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而引起,发病较急。这主要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邪侵肺,肺气壅遏不宣,肺气失其清肃,就会引起咳嗽。由于四季气候变化不同,因而临床上又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类。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发病缓慢。由于肺脏功能失调,或他脏累及肺脏而致。比较常见的有肺燥阴虚,肺失清肃而引起的咳嗽。脾阳不振,聚湿为痰,痰浊上侵于肺而引起的咳嗽。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灼金伤肺引起的咳嗽等。

止嗽散加减

荆芥6~10克,紫菀10~15克,桔梗、陈皮各6克,白前10克,甘草5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止嗽化痰。主治咳嗽。

用上述药物治疗患者例,治愈例,占69.10%,好转例,占23.58%,无效36例,占7.32%,总有效率92.68%。

风寒袭肺型加麻黄5克,杏仁10克,兼里热者加黄芩、桑叶各10克;风热犯肺型选加薄荷9克,杏仁、桑叶各10克;夏令伤暑去薄荷选加青蒿、香薷各9克,滑石、荷叶各15克;燥邪伤肺型选加南沙参15克,麦冬、川贝、杏仁各10克,栀子6克,花粉、栝楼各15克。

红松枇杷糖浆

红皮松塔15克,鱼腥草15克,胡颓子叶9克,枇杷膏15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3次,小儿酌减。

镇咳、祛痰,消炎,平喘。主治风热咳嗽。

用上述药物治疗患者例,有效率91.11%。

百合枇杷饮

百合30克,麦冬9克,桑叶12克,杏仁9克,蜜渍枇杷叶10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

养阴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频作、干咳无痰、口干咽燥。也可用于久咳不愈、咳嗽较甚、咳痰带血。

本方来源于《家庭医生报》,经验证,对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一点红饮

鲜一点红克。

洗净去根后捣烂挤汁口服。

口服。1岁以内每次10毫升,2岁以上,酌情加量,每日3次。

清热,利水,凉血,解毒。主治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

患儿林××,高热39.9℃,证见咳嗽气促、面色苍白、舌质红、苔薄白,经服本方3日后热退,再服4日,咳嗽等症痊愈。

丝瓜络饮

丝瓜络20~30克。

将丝瓜络洗净,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燥热、痰热咳嗽失音。

本方来源于《家庭医药》,对于燥热、痰热咳嗽失音者在临床上效果显著。

百合汤

百合60克,红糖30克。

将百合洗净,和红糖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

润肺止咳。主治干咳及支气管炎。

本方来源于《家庭医药》,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

麻杏石甘汤

麻黄2克,杏仁、甘草各5克,石膏(捣)30克,蝉蜕4克,芦根15克,蜈蚣1条,梨克。

将以上诸药用温水浸泡2小时,待煮沸后武火煎煮10分钟,勿久煎,

口服。分早、晚2次服,3日1个疗程。重者续服2剂。

宣发肃降、润肺止咳。主治反复高热咳嗽。

王××,男,3岁。突然发热,咽痛3天。曾用西药抗生素及感冒类、抗病毒类药物疗效不佳。咳嗽、干咳无痰、发热,体温39℃,上午减轻,午后加重,昼轻夜重,大便干燥,舌红、苔白稍厚,脉紧数。摄X线胸片仅有肺纹理增粗。服药3天述热退,便通,咳嗽明显好转,服药至5天痊愈,无复发。

发热重加连翘5克;大便不实石膏减半加滑石5克;肺热盛加黄芩8克;咽痛加山豆根3克;咳痰不爽加栝楼6克;呕吐加清半夏5克。

家庭预防

1.防避外邪《河问六书?咳嗽论》中说:“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所以说避虚邪贼风,是预防咳嗽的重要措施。平时要注意天气冷热变化,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外邪侵入。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饮食有节食饮有节就是在饮食上不要过饥或过饱,多吃清淡的食物,例如梨,有生津润肺的功效。也可以用鲜百合和糯米熬粥,平时当点心吃,也有养肺的效果。尽量少吃辛辣香燥、寒凉之品,例如火锅烧烤、雪糕等,这样的食物容易滋腻生痰。

3.心理调节情绪失调也会引起咳嗽,《医学入门·咳嗽》中提到“怒伤肝,咳两胁下满,入胆则呕吐苦汁。”又说:“七情、饥饱内有所伤,则邪气上逆,肺为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蒸于肺而为嗽。”所以,在平时也要注意心理上的调节,不要因为各种事情产生不良情绪,以避免邪气上逆犯肺。

2、哮喘篇

“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难以平卧。由于哮必兼喘,故称作哮喘。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等。主要是因为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表现为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卧,冬春季节高发。哮喘有虚实之别,临床上虚证较多见,特别是肺肾气虚。对于实证,也是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要清热化痰、宣肺定喘、益气健脾、补肾纳气。

小青龙汤

炙麻黄15克,桂枝、五味子、干姜各9克,制半夏、白芍各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每日1剂,水煎2次放一起,分2次服用。

止咳化痰,宣肺平喘。主治支气管哮喘。

陈××,女,25岁。自幼有哮喘宿疾,逢冬必发。怀孕分娩后哮喘加甚,畏寒胸闷,气喘不能平卧,难以入寐。咳吐痰稀,舌苔薄白,脉弦紧。用此方3剂后,哮喘平息。随访2年,未见发作。

寒痰黏稠者,加旋覆花(包煎)、白芥子、苏子各9克,莱菔子30克;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开金锁(金荞麦)、生石膏各30克,象贝母9克,淡鲜竹沥30毫升。

麻黄杏地汤

麻黄10克,杏仁、地龙各20克,射干、全蝎、僵蚕、陈皮、桃仁各15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化痰止喘,调理肺气。主治支气管哮喘。

李××,50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每逢秋冬之交,因风寒外侵,咳嗽加剧,喘促,喉中痰鸣,痰自如泡沫状,咳吐不爽,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服上方7剂后哮喘平,咳痰减少,共治2周后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偏热者,加黄芩、川贝、葶苈子各10克;痰多者,加莱菔子、栝楼各10克;偏寒者,加桂枝、干姜、五味子各10克。

消喘膏

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细辛、甘遂各12克。

将上述诸药共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制成膏。

外用。于三伏天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位4~6小时,每10天贴敷1次,每年贴3次。

止咳平喘。主治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此方治疗哮喘,经临床观察例,总有效率85%。疗效随贴治年限的延长而呈提高趋势,连续贴治3个夏季疗效最好。

麻杏敷贴

麻黄、杏仁各39克,甘草1克,葱白3根。

将上述三味药共研为细末,再加入葱白共捣为糊状。

外用。敷于脐部,用塑料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

宣肺祛寒、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白,气喘胸闷。

用上述药物治疗患者87例,有效率90%。

核桃川贝母酒

核桃50克,川贝母15克,白酒毫升。

先将核桃仁、川贝母挑选干净,除去皮及杂质,捣碎,放入酒坛中,再将白酒倒入,拌匀,密封,隔3天搅拌一次,浸泡15天后即成。

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15毫升。

止咳平喘。主治肾虚喘咳、腰痛脚软、阳痿遗精、大便燥结等。

此方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对于肾虚喘咳有很好的疗效。

大枣葶苈子汤

大枣、葶苈子、生白术各30~60克,肾气丸12克(包),炙马蔸铃、生甘草各9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理气化痰,健脾利湿,补肾纳气。主治各种哮喘证。

用此方共治疗各种哮喘例。结果疗效稳定的95例,疗效不稳定的例,无效的55例,总有效率为83.1%。

如属寒喘者,加麻黄9克,白果10~30枚;如属热喘者,加麻黄9克,生石膏30克;如舌质红,阴虚者,加南沙参15克,阿胶4.5~9克冲服;如咳嗽重者,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9克,炙紫菀9克;如咳痰不爽者,加礞石滚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

补骨脂麻黄汤

补骨脂20~30克,蝉蜕8克,熟地黄、淫羊藿、菟丝子、白术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10克,麻黄、橘红、甘草各6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分2~3次。10天为1个疗程。

消喘止咳。主治支气管哮喘。

用本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35例,经用药2~3个疗程,其中痊愈21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治愈病例经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家庭预防

1.远离刺激刺激性气体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从而引发哮喘。所以,患者应避免烟尘等异味刺激,使自己有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通气良好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康复。

2.合理饮食哮喘患者不仅要远离刺激性气体,在饮食上也要忌食生冷油腻、海腥发物、辛辣、过咸之品及饮酒,例如咖啡、浓茶、可可粉等,它们都可能加重哮喘。饮食宜清淡,哮喘发作时宜食流质或半流质,并且少量多次喂服。

3.情志调理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紧张、忧虑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加重病情,患者应正确看待哮喘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这样,更有利于扶正固本。

4.增强体质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哮喘发作,在哮喘缓解期,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例如太极、气功、慢跑等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并随时注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特别是冬季要注意保暖。

3、肺气肿

肺气肿属于中医学“喘证”之“虚喘”范畴。患者多见于老人,且多有慢性咳嗽、咳痰史,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肺气肿全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引起细支气管不全性阻塞狭窄,使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及肺泡过度充气,持久性膨胀和压力增高,导致肺内永久性过度充气,肺容积扩大。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气短、气促、胸闷,劳累后加重,感觉呼吸困难。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因素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而成。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在原有的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当继发感染时,会出现胸闷、气急、头痛、神志恍惚等呼吸衰竭症状。秋冬是肺气肿高发季节。中医治疗的总原则是宽胸理气,扶正祛邪。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也可逐渐演变为本病。

三子养亲汤加味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主治痰涎壅盛型肺气肿。

本方来源于刘长天方,经验证,对痰涎壅盛型肺气肿,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鳖甲阿胶煎

鳖甲26克,阿胶15克,芦根40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3次。

养阴润肺、化痰平喘。主治肺气肿。

此方治疗肺气肿患者29例,治愈1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

贼方止咳散

化橘红、沙参、苦楝根皮、川贝母、茯苓各25克。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均分为10包。

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包,白糖水送服。

润肺止咳。主治肺气肿。

方中化橘红,燥湿化痰,为消痰之主药。沙参清肺火、益肺阴、清毒排脓。川贝母,润肺止咳。茯苓,渗湿利窍。苦楝皮,有毒,有杀虫止疼、外用治癣疥等作用,内服较少用。众药配伍能起到清肺、化痰、止咳等作用。唯苦楝皮一味有毒,而白糖水可解。临床运用多年,一般一剂即可达到止咳效果,不宜多服。

服药期间忌吃辛辣之物。儿童减半,孕妇忌服。不可连续长期服用,中病即止。

麻黄杏仁汤

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葶苈子(包煎)、蜜款冬各6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清半夏6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

宣肺平喘,止咳祛痰。主治轻度肺气肿。

段某,女,30岁。患者素有哮喘,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以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宣之喘咳。此方治疗,服5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此方加干栝楼15克,再进5剂后,诸症悉平。

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痰黏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渐贝母;胸闷不舒者,加栝楼、郁金;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萝卜子粥

萝卜子(莱菔子)20克,粳米50克。

将萝卜子水研,滤过取汁约毫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加毫升水,煮成稀粥。

口服。每日2次,温热食用。

化痰平喘,行气消食。莱菔子有祛痰的作用,主治咳喘伴痰多型肺气肿。

用此方治疗患者18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

凡体质虚弱者不宜服用,忌与人参等补气药物同服。

地龙麦冬汤

地龙、人参、麦冬、五味子、乌梅各30克,甘草10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活血化瘀,益气固脱。主治肺气肿。

李若钧曾用此方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家庭预防

1.合理饮食肺气肿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例如辣椒、花椒、大葱、大蒜、生姜,也不宜吃过热或过凉的食品。宜多吃软细及温度适宜,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食品。特别是经常吃富含镁的食物,对平息哮喘有益。镁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可激活机体腺苷环化酶,它能促使三磷酸苷生成环磷酸腺苷,从而阻止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这样就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此外,镁还能舒张由于缺氧引起痉挛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脏负担,间接地改善呼吸功能,促使肺气肿的康复。富镁的食品有荞麦、绿豆、黄豆、黑大豆、荠菜、芹菜、苋菜、菠菜、黄花菜等。多吃粗粮,精制的食品几乎不含镁。

2.锻炼肺功能有的患肺气肿的朋友,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这就需要改善呼吸功能。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试试吹气球。具体方法如下:站立位,用鼻吸气。吸气时保持胸部不动,将腹部鼓起。然后用口吹气,像吹口哨样缓慢呼气,速度宜慢,尽量将气呼出,呼气时腹部内陷,呼气与吸气之比为1∶2。每日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坚持,养成好习惯。这样,能增加肺泡通气量,使肺内滞留气体尽量排出,减少残留在肺内的气体,增加肺功能。

4、肺结核

肺结核中医称为“肺痨”,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咳嗽、咯血、潮热、骨蒸、盗汗、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历史悠久,《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无肺痨病名,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之中。肺痨主要有两个方面引起,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痨虫”和正气虚弱相互为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在治疗方面补虚杀虫是肺结核总的治疗原则。

大蓟根煎剂

干大蓟根克,猪瘦肉30~60克,或者猪肺30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有效而未愈者可继续服第2个疗程,2个疗程未愈者停药。服药期间停用西药抗结核药。

清热化痰,养阴润肺。主治肺结核。

王××,男,56岁。胸片证实为右上浸润型肺结核,服药2个疗程即痊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百合黄芪煎剂

百合、玄参、川贝、桔梗、麦冬、白芍、当归、百部、银柴胡、胡黄连、仙鹤草、生熟地各10克,炙鳖甲15克,黄芪20克,甘草6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滋肺阴。主治肺结核咯血。

袁××,男,20岁。患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夜间盗汗,脉细数,苔薄白。X线检查见右肺浸润型结核灶。服本方药10剂,痰中已无血。嘱常服六味地黄丸,经过1年,诸症消失。X线复查,结核病灶已钙化。

百合蜂蜜饮

鲜百合、蜂蜜各适量。

百合与蜂蜜共放碗内,入锅蒸食。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可常服食。

清热,润肺。主治肺结核

刘××,女,26岁。经服上方后病情得到好转,并逐渐稳定。

地榆煎剂

地榆(干品)克。

地榆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次,过滤,浓缩至12升。

口服。成人每次30毫升(相当于生药7.5克),每日4次。儿童酌减。咯血停止后,再服2~3日以巩固疗效。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肺结核咯血。

采用此方治疗肺结核咯血例,均收到显著效果。

牡蛎夏枯草煎剂

牡蛎30克,夏枯草、淅贝母、玄参、白及、天冬、北沙参各15克,百部10克,甘草6克。

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

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

化痰散结,滋阴生津,润肺止咳。主治肺结核。

用此方治疗46例肺结核患者,用药3~4个疗程,痊愈26例;显效16例(空洞愈合,浸润吸收,尚有少量斑片状阴影);好转2例(空洞缩小,浸润部分吸收);无效2例。

百部鸡汁

生百部60克,鸡1只(雌、雄皆可)。

将生百部水煎2次,汁液备用。鸡去内脏,于锅内加水烧熟,将鸡取出,再把煎好的百部药汁倒入鸡汁汤中,再煮5分钟,即可饮用。

口服。每日1剂,每剂约1小碗,7天服完。以4次(共28天)为1个疗程。

温润肺气,止咳杀虫。主治轻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本方来自《大众医学》,经验证,对轻型肺结核者,一般饮用1~2个疗程即显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者,食疗时间要长一些。

家庭预防

1.增强体质治病不如防病,与其得了病再治,不如未病先防。由于饮食营养不足致体虚,易感“痨虫”。例如先天体质不强,小儿发育不良,“痨虫”乘虚入侵。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要进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冷暖。病后失养也易导致痨虫入侵,例如麻疹、哮喘、咳嗽等经久不愈,皆易致痨虫入侵,一定要积极进行调养。

2.合理饮食在日常的饮食中,要多吃些清肺的食物,例如猪肺、木耳、豆腐、平菇、梨、无花果、枇杷等。有咯血现象时,吃些具有止血作用的食物,例如马齿苋、银耳、藕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酒等。症状明显或病灶处于高度活动状态时,要注意卧床休息,多吃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3.勿劳倦过度劳倦过度、忧思过度,都会伤脾,导致正气虚弱,易引起肺结核发作,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心情舒畅。以保养元气,爱惜精血,增强正气。

肖龙

谢谢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bpm.com/yxwh/11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