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支气管炎 > 预防治疗 > 周末升温下周降温8号将迎来新一股冷空
周末升温下周降温8号将迎来新一股冷空
说出太阳,就出太阳咯!这几天,想必各位小主都是酱紫度过的……▼▼▼晒衣服晒被子最重要的是……晒自己!但是……太阳你们且晒着,紧接着后面的奏是坏消息了……
8日起,新冷空气光临福建
各地气温将再度下降
南平、三明、宁德和龙岩四市西北部
可达8~10℃
这股冷空气可不是闹着玩的
它的到来意味着福州将正式步入秋天!
25℃以上的温度很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
9-10日,又一高空槽东移,地面冷空气继续补充南下,全省天气阴,各市的部分有小雨,9日闽西北局部中雨;各地气温继续下降。11日,受地面冷高控制,全省天气晴到多云;各地早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12日,地面冷高逐渐东移入海,全省云系增多,以多云天气为主。13日,底层弱冷空气从东路补充南下,全省天气多云到阴,北部地区的部分有小雨。
原来前几天这个大升温,只是大降温来之前的回光返照!
寒潮已经集结完毕,在霾的掩护下行动了!昨天上午开始,第一股冷空气悄悄潜入东北,偷偷摸摸地扫了一下京津冀,目前已经推到了山东半岛--日本海,牡丹江受其影响下了大到暴雪。
11月5日晚9点,第一波冷空气推进示意图
牡丹江11月5日降大到暴雪,图片来自新浪微博“不不”
这股冷空气不算弱,但它路径偏东,而且因为京津冀和东北前期的霾太厉害,气温被压得太狠,所以北方降温不大,霾也没清干净。南方不仅不降温,还接收了不少南下霾。
第一股冷空气让东北霾区向南扩张,下午大连的PM2.5浓度直线上升至以上,随后下降;但山东半岛的pm2.5浓度迅速上升
不过,这第一股冷空气,远不是寒潮的全部。事实上这次寒潮有四股冷空气组成,比10月底那次寒潮还多一股,它们来的时间分别是5号(袭击东北),5-9号(席卷全国),10-11号(袭击华北东北西南华中),12-13号(袭击华北东北华东)。
未来一星期,袭击我国的三股冷空气形势
其中,5-9号的这第二股冷空气,是本次寒潮的绝对主力。它实力强大,吹翻了克拉玛依的汽车,吹的南疆黄沙滚滚,让乌鲁木齐两天降了20度。据气象监测,克拉玛依的风力达到了11级(30.3米/秒)。
寒潮大风后的新疆克拉玛依,路牌被吹歪,部分楼房外墙保温材料被剥落,汽车被吹翻。来自微博:直播克拉玛依
更厉害的是,这股冷空气有助攻手,这助攻手就是台风,而且不止一个!
11月5日晚,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上一共有三个热带气旋或热带气旋胚胎活动,分别是23号台风米雷,孟加拉湾的旋风胚胎90b,南海的台风胚胎92w。底图来自高知大学
其中,太平洋台风米雷已经确定向东北方向移动,不会登陆我国。但它会加深北支槽,让寒潮在我国东部南下的更深;而孟加拉湾旋风胚胎90b会进入我国云南/四川,作用比米雷更大:它直接参与南支槽的构建,不仅会让寒潮在我国西南地区南下更深入更充分,还会给南方送去大量水汽!
11月8号形势,可见台风米雷加深了北支槽,而孟加拉湾的旋风胚胎90b则直接促成了南支槽建立
用大白话讲,就是有这两个风暴在,寒潮不席卷全国都不可能了!有这两个风暴在,寒潮会更冷;而孟加拉湾风暴,会让南方更冷的同时,更湿!
美国数值显示,我国将有大范围降雨,高山地区有雪
从今天晚上开始,寒潮就要大举南下席卷全国。届时,全东北都要下雪,黄河以南都要下雨,长江流域气温剧烈下降,广州以北可能全线入秋。今天中午还有26度的长沙,到星期三可能只有七八度,应该做好防寒准备了!当然好消息是,华北的霾可以暂时消散两三天。
目前,北极海冰密度继续在历史记录级别的低位徘徊,北极涛动指数为负,北极涡旋偏向西伯利亚一侧。种种迹象表明,今年11月20号之前,全国冷空气一股接一股,除云南和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偏凉,华北东北持续寒冷。在供暖提前的情况下,防寒和防霾,应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
冬天就要来了你可以这样养生
冬季是个万物肃杀的季节,草木生机全都闭藏潜伏。受低温影响,人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易受疾病侵袭。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和自然界规律,做到饮食上多吃温热食物,多喝水,早睡晚起,以敛阴护阳为基本,才能安全健康度过冬天。
1补充充足的水分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身体各部位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呢?一般保证在—毫升就够了。
2喝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
3护脚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众所周知,脚部神经丰富,更是三条阴经三条阳经的交接点,脚部一受凉,就会通过神经的反射作,引起感冒,关节炎甚至腰腿痛痛等。所以冬季鞋袜要勤洗勤换,每天晚上用温热水泡脚20——30分钟,如果能使用一些脚本生物科技的中药足浴粉,则能使气血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当运动出汗
冬季属阴,所以养生关键就是要防止外来寒邪入侵到体内,一定要“祛寒就温”,但是暖并不是把空调温度调高,也不是穿的越多越暧。如果穿得过多则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出汗过多则更能泄气,所以在锻炼身体时要动静结合,所有运动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
5多食温热,少食寒凉
冬季养生要以家用健身器材养生为辅。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保健知识,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养生保健知识、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
6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7环境舒适
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8睡眠充足
冬季早睡晚起。一般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1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9饮食有节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观规定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行的,当你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是你的身体缺乏这种东西,就应该摄入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养生观点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养生保健应该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工作情况而决定饮食的次数和数量。
10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1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秦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百年,度百岁乃去。”因此,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规律,不吸烟、少喝酒,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说,若是“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时间长了,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
12皮肤保养
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为干燥,易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13加强锻炼
冬季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其中有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如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运动时不要穿得太厚,应稍有“冻”感,切勿搞的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尤其老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在运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运动者在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以养阴益气、维护和巩固肺功能,达到清肺热、利咽喉的目的。
14预防感冒
冬季气温变化莫测,温差大或气温过低,空气干燥,是感冒多发季节。秋冬燥易伤肺,如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口干咽燥、鼻塞、发烧、咳嗽、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尤其是老年人、小儿、体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者更易复发。
15多食蔬菜
冬季应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如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综合中国气象爱好者、网络
福州晚报新媒体部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